A+A-
A+A-

2022年12月31日晚,宁州的出租屋里没有跨年的喧嚣,只有陈野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暖光。他刚煮好一碗泡面,热气模糊了眼镜片,耳机里传来林溪和林墨的笑声——三个人正隔着屏幕,用视频通话“云跨年”。

“我妈刚把橘子塞进我兜里,说跨年要吃甜的!” 林溪举着手机转了个圈,镜头里能看到她家文具店的货架,上面挂着五颜六色的新年挂历。她面前摆着一碗汤圆,瓷碗边缘印着卡通小猫,和她的头像一模一样。

“我刚盘点完潮玩店的库存,今晚订单爆了!” 林墨的背景是堆到天花板的快递盒,他手里拿着一罐可乐,“刚赚的钱够咱们下次团建买零食了!”

陈野笑着把泡面碗举到镜头前:“我的跨年大餐,加了两根火腿肠。” 屏幕里的两人立刻起哄,林溪画了个卡通泡面小人发在群里,头顶冒着“暴富”的泡泡。

嬉闹间,林溪突然正经起来:“说正事啦!我们这几个月接了七八个单子,总不能一直靠‘凭感觉’分工吧?我建了个共享表格,咱们来定些规矩好不好?”

陈野和林墨同时点头。很快,一个名为“锋芒团队规则1.0”的共享文档弹了出来,林溪已经在里面列了几行字,字体是她惯用的圆体,旁边画着小图标。

“第一条:定金30%,签电子合同。” 林溪的手指在平板上滑动,“上次面包店的单子没签合同,客户差点赖账,还好林墨哥嘴甜才追回来。以后不管单子大小,都要走合同流程。” 她在这句话后面画了个红色的印章图标,“我爸说‘先小人后君子,规矩立在前头才不伤感情’。”

陈野想起那次追账的经历,林墨在电话里跟客户磨了一下午,最后对方才不情不愿地结了款。他赶紧补充:“电子合同用第三方平台签,带时间戳的那种,更有法律效力。” 他点开之前存的《合同法》笔记,把相关条款截图贴进文档,“违约责任也要写清楚,比如逾期交付怎么赔。”

“第二条:利润分成4:3:3。” 林溪的声音软乎乎的,却透着认真,“陈野哥技术最累,还要买设备,多拿1成存设备基金;我和林墨哥按3成分,怎么样?”

林墨立刻拍板:“没问题!陈野你那台旧电脑早该换了,设备基金必须存。” 他顿了顿,在文档里加了一行,“设备基金由陈野管理,花钱前在群里说一声,我们俩监督。”

陈野看着屏幕里的分成比例,心里暖烘烘的。他知道林溪和林墨都不是计较的人,但这份主动的体谅,比赚钱本身更让他觉得踏实。他在文档里加了个备注:“每月公开设备基金流水,买设备开发票存档。”

“第三条:每月线上团建,露脸说真话。” 林墨突然抢过话题,在文档里敲下这句话,“咱们仨天各一方,总靠文字聊天容易有误会。每月选个周末开视频会,必须露脸,说说最近的问题和想法,不许藏着掖着。” 他发了个鬼脸表情,“比如陈野你上次改稿熬到流鼻血都不吭声,我们发现时订单都交了!”

陈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。上次为了赶童装店的海报,他连续熬了两个通宵,流鼻血时正好被视频通话里的林溪看到,吓得她第二天就寄了箱红枣过来。“团建时可以一起看电影或者煮泡面,像现在这样。” 他补充道,“费用从团队经费里扣,每次不超过100块。”

林溪在旁边画了个三人围坐的简笔画,在每个人头顶画了个对话框:“还要加一条‘意见箱’!谁有想法就在共享文档里写,不用怕得罪人。”

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完善规则,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。窗外偶尔传来跨年的鞭炮声,屏幕里的泡面和汤圆渐渐凉了,但没人舍得挂断通话。林溪把规则一条条加粗、分类,林墨补充了“客户对接流程”和“紧急情况联系人”,陈野则加上了“文件存档规范”和“保密条款”。

“差不多啦!” 林溪把文档保存后,发了个大功告成的表情,“我设置了权限,只有咱们仨能编辑,陈野哥你技术好,能不能加密存一份?”

陈野点开文档的加密设置,设了个由三人生日组成的密码,然后在自己的硬盘里建了个文件夹,命名为“锋芒团队核心文件”,把合同模板、规则文档、财务记录都放了进去。他在备注里写下:“未来工作室基石——2022.12.31”。

敲下这句话时,他心里突然一颤。以前“开工作室”只是个模糊的念头,像飘在天上的云,看不清形状。但此刻,看着这份写满规则的共享文档,看着屏幕里认真讨论的林溪和林墨,那个念头突然变得清晰起来——它不是遥不可及的梦,而是可以一步步实现的目标:先立规矩,再接订单,攒钱买设备,然后……租一间真正的办公室。

“你们说,咱们以后的工作室会是什么样?” 林溪突然问,眼睛亮晶晶的,“我希望有个大窗户,阳光能照在桌子上,墙上贴满我们画的海报。”

“必须有个样品架,摆满客户的产品和我们的潮玩!” 林墨接过话头,“再买个大冰箱,塞满可乐和泡面,熬夜改稿时能随时续命。”

陈野想象着那个画面,突然笑了:“还要有块白板,上面写满我们的规则和目标,像现在这样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”

零点的钟声敲响时,三个人在屏幕前一起倒数:“3!2!1!新年快乐!” 林溪举着平板展示她画的新年贺图:三个卡通小人站在写着“锋芒工作室”的牌子下,手里捧着写着“规矩”和“信任”的卷轴。林墨对着镜头敬了个礼:“2023年,咱们的目标是——接到线下大单,见面吃火锅!”

陈野看着屏幕里的笑脸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。他知道,这份存在于共享文档里的电子合同,这些看似琐碎的规则,不仅仅是约束,更是支撑。它们像看不见的线,把三个来自不同城市的年轻人紧紧连在一起,让“锋芒”从松散的线上组队,变成有规矩、有方向的团队。

挂了视频通话,陈野把加密后的文档截图设成手机壁纸。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,照亮了他年轻的脸。他打开笔记本,在新的一页写下:“2023年计划:1. 完善电子合同模板;2. 设备基金存够5000元;3. 接10单稳定客户;4. 研究线下办公选址……”

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和远处的烟花声交织在一起,像一首属于少年创业者的序曲。共享文档里的规则还在闪烁,而属于“锋芒”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